从佐餐菜肴变身休闲食品,卤制品行业2020年预计达1201亿元!
卤制品在我国历史悠久,自秦以来流传千年,具备稳定的消费基础。早在公元前221年前后,四川地区发明凿井取卤,开凿浅井后凿出井盐,辅以花椒调味,制作成卤味用以佐酒下饭。
而后卤味在全国多地流传,形成了以川卤、潮卤、浙卤为主的多个卤味派系,具有较长的文化积淀和稳定的消费基础。随着时代变迁,卤制品消费逐渐从餐桌消费拓展至休闲、送礼消费,消费场景和人群稳步拓展。
卤制品具有生命周期长、成瘾性强的特点。卤制是传统烹饪工艺,卤制品具有“色、香、味、型”俱全的特点,满足现代人“尚滋味,好辛香”的饮食偏好。卤菜共分为红卤、盐焗、麻辣、泡椒、烤鸭、酱香、五香、海鲜、凉拌等9大系列。从卤制品类上分,可分为家禽类、红肉类、蔬菜类等。
卤制品市场增速领跑,2020年规模仅次于膨化食品。随着卤制品行业包装化、品牌连锁化加速,吃卤食的习惯逐渐被更多人接受。
卤制品已日渐由传统餐桌食品转变成为休闲食品,主要为休闲消费而订制。随着便于携带包装的卤制品的出现,以及位于人流量高的销售点带来的便捷,休闲卤制品更受欢迎。
在休闲卤制品行业中,因禽类卤制品具有独特的口味,以及成瘾性的特质,这些年来备受消费者喜爱。据F&S预计,到2020年中国禽类卤品在休闲卤制品行业中占比将接近50%,其年复合增长率能达到21.6%,为休闲食品中成长最快的细分领域。
过去熟食店往往是作为餐桌上菜品的一种补充,然而以周黑鸭、绝味、久久丫等为代表的轻食卤制品异军突起,激活了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。
卤制品已朝品牌化、年轻化、时尚化蜕变,从单纯的佐餐食品变为吃着“玩”的休闲食品,越来越多人喜欢一边喝酒,一边啃鸭脖,许多女生周末看电视剧,也会买上几盒卤味作为零食;熬夜看球赛的男生,卤味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以上海的紫燕百味鸡为例,其业务整体仍然保持增长,但是对于增加新的业态,也表现出强烈意愿,陆续推出了定位休闲零食市场的产品。
在这种形势下,卤制品企业如何避免被行业优化掉的同时,还能在竞争中强势突围呢?
根据Frost&Sullivan数据显示,截止2016H1,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卤制品公司分别为绝味食品7.4%、周黑鸭6.8%、紫燕3.40%。
可以说,目前卤制品产业的格局是“两超多强”:绝味、周黑鸭已成行业龙头,紫燕百味鸡、留夫鸭等区域性品牌众多。可以预见,未来卤制品的行业发展和竞争的空间巨大。
从市场的反馈来看,卤制品的产品趋势也非常明确:偏爱重口味、品类亟待扩充、客单价逐步提高。
口味上,辣上瘾成为休闲卤制品增长的动力。吃辣过程中,身体分泌类似吗啡的物质内啡肽产生快感来镇定辣味的痛感,由此产生了辣味上瘾性。上瘾属性可驱动产品复购率上升,以火锅为代表的辣味餐饮仍将是卤制品景气度的先行指标。
根据华创证券统计,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有4个淡味区,重辣、微辣区占比44%。我国人民普遍爱吃辣这一情况,决定了辣味、重口味的卤制品会更受人们的欢迎。
美食消费报告显示,国内线下餐饮中消费者偏好麻辣和酸辣的比例最高,合计达到27.6%。
中国用户偏爱的网红级卤制品,都有麻辣、重口味特性,目前行业内的领军品牌绝味、周黑鸭、紫燕百味鸡、煌上煌等也以麻辣口味为主。所以,消费者在“喜辣”这一点的偏好不会轻易改变。
☑ 品类扩充,卤味海产品或将成为新的探索
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,海鲜食品不再是沿海地区的专属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“海味”,而且对“海味”的追求呈现日常化趋势。于是,即食海鲜应运而生——开袋即食的海鲜食品,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享受“海味”的诉求。
如三只松鼠的“口袋海鲜”系列,就有扇贝、对虾、贝柱这些以前只能在餐厅里吃到的海鲜。此外,一些地方海鲜食品企业也在发力,看准了即食海鲜的市场。
卤味海鲜出现,让海洋食品的口味更加多元。麻辣、藤椒、孜然等口味符合了更广泛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,并且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海鲜的腥味,解决了内陆消费者对腥味的困扰。其次是包装,真空包装、罐头包装保留了海洋食品的最佳风味,小袋装的海带、鱼干成为许多人喜爱的休闲零食。
除了常见的锁鲜装,现在很多品牌也开发出了真空包装卤制品。这些产品常以小袋出现,包装精致、客单价较高。目前来看,向高客单价的卤制品发展,已经成了卤制品企业转型的主流方向。